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以精神疾病個案危機事件為例
壹、計畫緣起及政策檢討
基於近年所發生重大殺人、家庭暴力、兒虐致死及殺子自殺等社會治安事件,經針對社區中個人與家庭相關之脆弱性及具威脅性之風險議題進行政策檢討,探究其成因多與個人及家庭之經濟安全、人身安全與心理健康議題等面向有關。其中心理健康議題部分,分就預算投入、訪視人力、服務焦點等三大面向進行檢討:
一、精神衛生及心理健康預算投入不足
國內精神衛生及心理健康預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雖由1996 年0.09%成長為2009年0.21%,但與新加坡0.24%、日本0.40%、美國0.58%、澳洲0.88%相較仍偏低(吳肖琪,2011)。此預算投入不足之情況,除反映在整體精神衛生關懷訪視人力不足,更造成有限資源過度集中於精神醫療照護,而缺乏發展多元服務(陳嘉鳳,2008)。
二、訪視人力不足致服務範疇縮限
社區關懷訪視員一職(簡稱關訪員),原係2006 年行政院衛生署辦理精神病人社區關懷照顧計畫時所提出,目的在提供社區精神病人及家屬情緒支持與疾病症狀評估,並期待能結合社政、衛政、勞政等資源提供全方位服務(劉竹瑄、鄭惠心、侯建州,2017)。然多年執行之下,因前述預算分配不足致出現訪視人力比率失衡,以2016 年為例,精神照護資訊管理系統所關懷訪視之精神病人約有14 萬人,然中央補助地方政府衛生局之社區關懷訪視人力全國合計僅99 人,亦即每位關訪員訪視案量達350-400 名個案,不僅業務繁重,更造成關訪員僅能依規範提供符合訪視等級之最低限度服務(如1 級個案之訪視頻率要求為每月訪視1 次、2 級個案為每3 個月訪視1 次、3 級個案為每半年訪視1 次、4-5級個案則為每年訪視1 次)。
三、服務焦點偏重治療致預防性不足
現行關訪員專業背景以護理、心理、公衛為主,訪視重點因而聚焦於就醫規律性、服藥順從性及病情變化等疾病問題,但關懷訪視服務會因關訪員專業背景不同而出現角色功能之差異,對個案及家庭也會出現不同的評估判斷及處遇服務。然情緒及精神症狀干擾所引發之自殺及暴力風險,也可能衝擊其他家庭成員之生活,甚至出現與生命安全相關問題。因此,關訪員尚須具備評估家庭需求、脆弱性風險及資源盤點與連結之專業能力,方可提升對家庭暴力與兒少虐待之預防性。
作者:諶立中、李炳樟、紀馨雅、何佩瑾
關鍵詞:強化社會安全網、精神疾病、保護性議題、社區關懷訪視、社工處遇
檔案下載
- 發布日期:108-06-24
- 更新日期:110-12-14
- 發布單位:社會及家庭署
- 點閱次數: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