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社會安全網LOGO

:::

從社會安全網觀點談偏差行為兒少的安全防護罩—以屏東縣地方經驗為例

字型大小:

壹、前言

現今臺灣家庭規模縮小,家庭型態多元,自我支持能力弱化,成員存在著多重風險因子,家庭脆弱性升高。自2009 年起隨機殺人、自殺與攜子自殺,和兒虐致死等社會治安和家庭暴力事件的案件增加,浮現社會挫敗者年輕化和家庭支柱世代承接力量不足的議題(許福生,2016)。在全球化局勢變動的過程中,社會價值分歧,家庭結構不穩固,中壯齡和年輕人是社會中堅骨幹和生產力的來源,卻面臨就業不易且不利的氛圍,更容易陷入心理素質不夠強韌的狀態(李茂生,2016)。一旦適逢家人關係疏離或扭曲、各方面生活經驗受挫,和內心不平且喪失人生意義等多重負面處境之侵襲,長期以來容易形成人際關係孤立和心理不健康之模式,兒童期心理發展的不利結果可能導致個體進入青少年、成年和中年階段時在生活多面向遭受社會經濟排除(Savolainen、Mason、Lyyra、Pulkkinen & Kokko,2017)。越來越多家庭因貧窮、負債、失業、暴力、吸毒、婚姻與家庭破裂,自殺或殺人等情境而接觸政府部門,接受社會福利、教育、勞動、衛生、警察、司法等各種專業系統的服務。

政府從而體認目前高風險家庭和兒少保護之防護效果不足,青年失業率高和非典型就業更埋下隱憂,可能漏接脆弱兒童與家庭和高風險青年之潛在對象,需促進跨部門、跨公私團隊協力合作,業於民國107 年2 月26 日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以下簡稱社安網)計畫」(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教育部、勞動部、內政部,2018),將陸續擴充全國執行社安網計畫之人力,並把原先委外之兒少及其家庭的重要服務收回由政府公權力執掌,在既有服務機制上加強跨專業系統的聯繫與整合,找出並活化社區鄰里中的支持來源織就更綿密自然的防線,及早辨識脆弱或危機家庭,提早關懷和介入,希望所有遭逢困境的成員都能被社安網接住。

由於屏東縣政府行政和司法部門的主事者受到大家長對人熱切、對事認真特質之影響,在中央核定社安網計畫並赴各地巡迴說明之前早已形成遇事便合作的模式,對於跨部門討論決議的事項有來有往,付諸具體行動,與民眾形成生命共同體。

今日人民生活中的風險因子增加,受影響甚深的對象年輕化,兒少是社會未來之接班人,為瞭解剛起步的社安網計畫如何針對偏差行為兒少發揮承接能力,本研究嘗試透過屏東縣的地方經驗,探討當前屏東縣兒少偏差行為之型態與成因為何?兒童局時代,對兒少偏差行為防治的思維以兒少當事人為主體,採取整合兒童福利與司法處遇之觀點(簡慧娟、余紅柑,2009), 進入衛福部時代, 介入焦點以偏差行為兒少的家庭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更廣泛地涵蓋家庭中所有的弱勢成員,並在社福和司法系統之外,納入其他社會安全的網絡夥伴(衛福部等,2018)。本研究也嘗試探討在社安網實施之前,屏東縣兒少偏差行為之防治是否有所缺失?社安網之實施如何成為偏差行為兒少之安全防護罩?俾從兒少發展的最佳利益出發,在服務輸送層面提出跨組織和系統間合作之建議。

作者:曾儀芬、彭淑華、汶欣
關鍵詞:社會安全網、跨專業合作、偏差行為兒少

  • 發布日期:108-06-26
  • 更新日期:110-12-14
  • 發布單位:社會及家庭署
  • 點閱次數:0
回頁首